當前位置:首頁 > 資訊中心 > 故事萬乘
休息期間,把電影《孔子》看了一遍,感觸最深的是魯國君舍棄孔丘時說的:無為萬能。
何為無為?何為無不為?在我的概念中,有著不同的理解。
無為就是按傳統(tǒng)的觀念、既定的模式、現(xiàn)有的程序和常規(guī)的方法來操作行事,復(fù)印機一般,原稿原樣,什么都不改變,也不去想它適不適合,做到就行,管它是不是一定做好。而無不為,相對的不是膽大妄為,也不是事必躬親,而是去想別人不敢“枉想”的、做別人不敢“奢求”的,但自己認為正確的事,哪怕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,也在所不惜,也堅定不移,也勇往直前。
有人說,人能經(jīng)受住誘惑,是因為與之付出的代價相比太小。所以,不是真的有什么圣人,或許只是能付出高額誘惑的主太少。
孔子用一生去求索怎樣去教化世人,怎樣才能教化好世人,所以成為禮儀之士,讓春秋諸國都成為文明之邦。當他對老師說自己的是人間的學(xué)問時,他是明白自己是正確的,而老師的學(xué)說只能成為空中樓閣、仙人之道。
也許孔子的學(xué)說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是讓中華民族在禮樂中慢走了幾百年,但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、那個歷史年代中,他是開明的、先進的、正確的。正如西方世界教說上帝救贖世人,在那之前的幾百年,我們的孔子便是在救贖中華民族,正是依此禮儀教條,讓此后的中華民族站在一個以文明為厚實基礎(chǔ)的平臺上來統(tǒng)領(lǐng)華夏大地,也正是因為有了文明的傳承,讓華夏大地的各民族能長治久安的發(fā)展。這才是無不為的最佳實現(xiàn),不是嗎?
當你在做一件看來要付出沉重代價的事業(yè)時,又怎知不會是個將要產(chǎn)生深遠意義的事業(yè)呢?
其實有時候,事業(yè)并非所謂的實業(yè),畢竟,不是人人都可能、可以成為孔圣人,或者更現(xiàn)實點說建功立業(yè),在當今社會,要有自己的真正實業(yè),人脈關(guān)系很重要,資金資源也重要,才智能力更重要。但,人人都可以有為之而效忠、而勤勉、而進取的工作,我們是不是可以把這個當成自己一輩子的事業(yè)來努力奮斗、來成就輝煌呢?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巨人,但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打造自己的人生,是不是有更穩(wěn)健的平臺、更寬廣的視野來創(chuàng)建更美好的未來?所以無不為應(yīng)該是崇高理想與品質(zhì),是該去追尋的高峰、頂峰。不是嗎?
然而現(xiàn)實生活中,實際工作中,總有一些人,因為他們無為而為,在很多時候總體惟命是從、墨守成規(guī)、按部就班,所以他們“平平安安”、“安安穩(wěn)穩(wěn)”、“穩(wěn)穩(wěn)當當”過著自己的所謂“職業(yè)生涯”。這樣不是說不好,但,是不是把自己的人生就此抵付給了別人,說別人想說的話,做別人想做的事,成全別人想要的人生?那自己的呢?太平凡“無為”的一生,沒有風(fēng)雨,自當也不會有絢爛的彩虹。相反有一些人,他們有自己想法與堅持,激情去奮斗、去突破,在或“改革”或“創(chuàng)新”的過程中,勢必會涉及、觸碰、動輒所謂的原則、規(guī)則,有“將牢底座穿”“守得云開見月明”的,但有時,更多的是還未堅守到“革命成功”,便“不小心”丟官棄職或“以身殉職”。
是不是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才是無為而治之處事原則?那為什么要去做“甘冒天下之大不韙”而“沖鋒陷陣”“英雄犧牲”的人?何所得?何所求?何所不可知而知、不可為而為?有時也在想,自己的堅持是對?是錯?還是是非黑白不清不楚?這樣的堅持是倔強?是頑固?還是骨子里的不甘心不服輸?…… 每當黑夜暮色,都會捫心自問,然后疑猶、糾結(jié)、反復(fù)、求證,可是輾轉(zhuǎn)到天明到白天,又“本性難移”的認真做人、用心做事,周而復(fù)始。
看了《孔子》之后,覺得無不為或許更多的是種勇氣,是應(yīng)該去勇于堅守的信念和勇于擔當?shù)呢?zé)任。既然“恍然大悟”,既然“豁然開朗”,既然認同無不為的觀點、理念,那么,只要目標是向著光明的,心中的力量便堅韌、堅強,也堅定無比,坦然把自己放在天地間去吧,無不為之、無不敢之、無不向往之。
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。在以后的人生征程中,我抬頭仰望生命中的燦爛陽光。